当你我都知道民宿的时候,它本身已经不是热点了,而是过热了,除非有住宿以外的,单纯的民宿不建议投了。很多的项目赚钱都不是你看的见的
这几年的民宿确实是越来越火,尤其是以杭州附近莫干山的民宿为代表,带动了一批民宿相关的产业。
其实,早期莫干山的民宿是以农家乐为主的,后来招待的城里人多了,引入了一些先进的设计和运营理念,才变得和原来不一样。
民宿是典型的消费升级的代表,原来普通的农家乐、酒店,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更高更多的精神需求,民宿就应运而生。
所以,你会看到现在流行的很多民宿实际更多的卖点是主题式的,或者主打独一无二的环境和设计理念,从这个角度出发,客单价更高也是理所当然的,能够去消费,或者能够去欣赏这种理念的消费者,不差那几个钱。
但是,民宿也有虚火的一面,比如大理、丽江最近整改之后,当地受影响的客栈、民宿还是相当的多,仅凭概念是没有办法持久的,“虚火”的民宿行业走到最后,还是要靠运营和服务取胜,毕竟,主题和概念会落伍,但是运营和服务才会长久。
而且,民宿行业的投资其实相当的大,如今一个特色的民宿,没有几百万的启动资金,根本拿不下来,要想收回投资,没有几年的坚持是不可能的,可见民宿并不是一个能够快速盈利的行业,如果抱着挣快钱的心态,是做不好民宿的。
做民宿是情怀了,如果想大钱可能性不大了,利润空间很薄了,但是我还是会去做民宿了,这是一个梦想
作为一个开过客栈的人,分享一篇小文。
记得看过一句话:做民宿的分两种人,一种是想做民宿的,一种是做民宿的。前者是梦想是幻想,后者是实业是生意。
民宿掌柜也一样。这其中,还分大民宿,小民宿。作为一个小民宿掌柜,我有时候想:大民宿的掌柜相对安逸吧。这么一想,又落入了“他人总是幸福”的俗套。太阳底下无新事,也无一劳永逸的事。
民宿掌柜的生活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种状态:旺季忙成狗,淡季闲成狗。
旺季狗迎来送往眼花缭乱,如果这个时候哪里停电了漏水了客人投诉了,淑女也会骂娘。人们总说要惜福,可是旺季你还是会一边收钞票一边希望它快结束。
淡季狗就是大众意淫的民宿掌柜生活:想不起床就不起床,起来就喝茶吹牛到处溜达,有才的练练书法弹弹琴,烘烘甜品画个画儿,兴致来时再到想去的地方玩一圈。
人生理想?除非赚得盆满钵满不在意那每月亏得肾疼的房租,不然连坐都坐不住。而这个“除非”,在民宿界是凤毛麟角的。
所以没有理想的民宿掌柜生活,那是乌托邦。
你觉得可以广交全国各地的朋友?也许不过“人来人往,只是日常”。
你觉得可以接触各色人等看各种故事?就怕看多了心累。
不要盲目向往民宿掌柜生活,你从朋友圈看到的美好是营销的过滤,是掌柜画的大饼,有时饼太咸了掌柜也不得不吃下去的时候,她是不会告诉你的。它和你眼下的生活一样,劳心劳力,伤脑伤神。
然而你还是要做民宿掌柜?那希望是你喜欢。
如果有机会,我也还是想做民宿掌柜:这是我亲自设计的主题民宿,在每个喜欢的地方开一个,它们是我的手中线偶,我用心把它们排练成一出作品,供全国游客体验与观赏,而我只在后台,谢幕后遁入自己的远方。
嗯,听上去好像牛逼的007,这又是一个乌托邦。
我觉得做民宿似乎不应该带有太明显的功利心去,而是恰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与合适的机会,听从自己的内心指引去做,民宿就要有自己的核心元素,比如主人的爱好等等。
民宿对于近几年喜欢穷游的人来说是一种既方便又安全的最佳选择。所以就这点考虑,如果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可以的情况下。我会选择开发民宿这个渠道。
但是另一方面,民宿对于安全性也是很高的,因为各地来的人你根本就没有太多的了解所以,对于后期的管理也要有一定的经验。
我有一个公寓在商业区市中心,想改造成民宿,做民宿不是为了能赚多少钱,而是一种情怀,扬州本来就是旅游胜地,让全国各地朋友都来看看扬州美景,也是我的心愿,。
发展民宿,要根据客观实际来操作,不能盲目跟风。能否发展民宿,要看当地是否有丰富的旅游资源。只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,而且这类资源具有独特的能持续吸引游人注意力,民宿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。
有些人投资,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,盲目跟风,民宿建好了,却随时面临流产可能,最终上让投资打水漂。
发展民宿,应以当地居民或村民为投资主体,不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,切莫盲目投资。当地人开办民宿,成本低,尤其是一些农村,自家民房改造成民宿,不用承担租金成本,服务人员是自家人,没有劳动力成本的压力,这样民宿就能以优质低价吸引游客,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。
民宿在近两年来说,确实是越来越火,湖南卫视制作的《亲爱的客栈》和浙江卫史打造的《青春旅社》确实带火了民宿,娱乐过后还引来了央视黄金档的关注,这才有了国家层面的关注;紧接着是各地各种政策紧随中央精神,接二连三出台特别是浙江省本就是民宿度假的桥头堡,政府更是给出历史最大的资金奖励。
民宿,瞬间火爆,各种媒体纷至沓来,各类金融产品和专业投资人加入,让民宿这个个性化的非标住宿产品引来了第一个春天;可民宿到底好不好管理,又有多少人挣到了钱,那就有太多故事了,我来给大家说说。
目前,国内民宿聚集地主要是四个区域:云南、桂林、浙江和福建的厦门。
民宿总量,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10万家这样。
挣不挣钱?
第一,既然说到集中,那就会带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,过分集中在某一个旅游热门地,民宿产品本就是一个小众住宿产品,市场也是在一个成长阶段,能接受的住客也是有限的,有限的客源分给拥挤的市场,那生意可想而知;
第二、民宿作为个性化产品,它要比拼的就是个性和服务,很多产品在这一块还是有缺失的;
第三,民宿在推广上也是很有问题,预定渠道也非常集中,所以问题就是很多产品不为人所知,预定渠道拥挤,很多产品排名靠后,客人无法看到和预定。
所以,民宿行业流行甚广的一个定律就是二八定律,简而言之就是20%的经营者挣到了钱,其它?呵呵。
民宿是很火,但是慎入。如果真是民宿定义所说的利用闲置房屋还是可以做的,如果是租房子不建议去做。因为民宿收入就两条:一是客房多,二是房价高。客房的数量国家已经规定了上线,房价太高了又脱离了“民”。酒店重“客”、民宿重“民”。
哪里啊…今年新建做民宿很少很少…我是浙江生产民宿住房用仿古板…老木板的…今年开工到现在板材发货量还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…价格下跌到30每平方了…量还是上不去…。今年木业大都在半停产半生产状态…。
在新疆一个风景特别好的地方,做了一个民宿,一共20套小别墅,自己装修自己打理,因为招不到合适的经理,所以只能自己在店里守着。
民宿看起来很美,做起来很累
很多文艺青年,资深驴友都会有一个开民宿的梦想。在丽江,在大理,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,古色古香的独栋民宿。平时用心打理,来了客人,可以一起喝茶聊天,分享一路上的经历。在享受的过程中,还能顺便把钱赚了。
但是现实是残酷的,就像满心期待婚后生活的情侣一样,不知道未来面对的其实是油盐酱醋。
真正开始做民宿的那一天,你会发现游客不是都那么友好。今天可能因为拖鞋质量把你骂一顿,明天因为被子不厚把你投诉了。
我开民宿以后,如果哪一天没有被游客凶过,那就是幸福的一天。
还有凌晨一点被客人喊过去捅厕所,早上5点说门打不开了。想睡一个好觉是真的难。
民宿人工成本
可能有人会觉得,你多请几个人就行了。民宿不比大酒店,房间多,自然分摊的成本就少。一般情况下做民宿,都是6-8间房,像我这些20套房的都是很少的。
如果自己完全不想做,那你至少要两个前台轮班,3个做卫生的,2个水电工,一个经理。
这样一套配置下来,人工成本都得3万了。而一个8间房的民宿,一个月的营业额最高也就6万元。除掉去他成本,基本就不赚钱了。所以大多数民宿都是老板自己做,最多卫生请人打扫,但是前台和水电都得自己会。
民宿淡旺季
对于民宿来说,淡旺季是非常明显的。我自己做的民宿12月到次年3月基本就没有人了,大多数地方都差不多。
而最旺的季节是7、8、10这三个月,所以民宿必须得在这三个月把钱赚上。这三个月入住率有100%,其他月份的入住率基本在40%-60%之间。
如果做的好,10月的收入可以翻三倍,7-8月份可以翻两倍。
一间房的营业收入,如果一年可以达到6万就是比较理想的。租金成本,装修折旧,人工成本,消耗品等,大概一间房的成本在4万元。所以按照一间房2万的净利润,必须做到6间房以上才有意义。
当一个生意红火了以后,是跟风还是优化它?
民宿的确这几年行情看涨,出现投资一窝蜂现象。但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,是兴衰参半的——说它衰,是因谁都想分民宿“一勺羹”,进入市场者众就会加剧竞争使利润趋低;而论及它兴,源于竞争激烈而很快会形成产业,这时候比拼的是你品牌、服务、营销、管理能力了。
如今你是民宿市场的后来者,建议另辟蹊径:
一是不直奔“投资民宿”的主题,只做其上游商:即为民宿经营者提供策划定位、服务流程再造、管理模块设计等智业服务。或者是做下游商:为住宿者提供当地历史文化景观的导游、导购、导餐等服务。就像美国淘金热时真正淘到金的没几个人,却有人去卖牛仔裤发了大财一样……
二是做超越现有水平的高品质民宿:也就是采取“杀鸡用牛刀”的策略。比如说你打造的民宿,达到了星级酒店的标准——环境卫生堪比高档会所,服务优质程度尤如空姐……这就像当初“商务或经济”宾馆一窝蜂时,黄德满没有盲目跟风,他却在自己投资的维也纳酒店提出了“五星级体验,二星级消费”的主张。由此,他在当时的高价星级酒店与低档招待所之间,成功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——精品连锁酒店。
所以,在喧嚣热闹中冷静地疏理出自己的差异化定位,才是硬道理。